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这是白居易《观刈麦》的开头!
诗人写这首诗时,他任陕西盩厔(今陕西省周至县)县尉。在那段时期,他深入当地普通劳动人民中间,有感于当地人民的劳动艰苦、生活贫困,然后就有了这首充满了现实主义意味的杰作。
诗里不但写到了妇女儿童们的“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”的工作场景,也写到了他们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的劳动心理。
诗人还看到了“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”的不容易,那妇人是“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”,之所以如此的生活艰辛,是因为“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”,为了交税家里的田已经卖尽,她不得不靠捡麦穗来充饥肠。
白居易在诗的最后,又联系到自己,说他无功无德,又不曾做过“农桑”,却有“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”,所以内心无比的惭愧,用一句“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作为诗的结尾,也是为自己的思想敲了一下警钟。
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这也是白居易,元稹等人提出的“新乐府运动”的响亮口号。白居易的《观刈麦》,就是完全响应“新乐府运动”的一篇大作。
唐诗发展到白居易他们的时候,也是急需着一场变革的,“诗”不能成为上层人士和士大夫们附庸风雅的东西,它更应该记录和反应现实。
所以作为有社会良心的文人,他们开始大力的,提倡和发扬《诗经》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,让诗歌起到补察时政、泄导人情的作用。
“新乐府”的核心内涵,再概括一下就是,写诗要立足当下,联系现实,文辞要质朴,直截了当;叙事也要有根据,词句也要通顺,合于声律,并内为乐,被人传唱。
到这里,怀古思今!我感觉我们现在的诗歌,似乎也急需这样的一场运动呢!
翻遍我们当今人的古诗词,歌咏现实的寥寥无几,都是一些文人雅士的卿卿我我!
更有甚者,一些朋友把古诗词的创作归为了“律诗”的创作,在条条框框里,乐此不彼的争个你高我低。
当然,这样的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这样的情况,真正爱诗词的人,内心肯定也是排斥的。
也可能很多时候,我们陷入了我们自己只是“天地一沙鸥”的渺小里,得过且过,反正大家都不靠这个谋生,我们只是玩玩而已。
一个人这样想,没问题,两个三个,也无伤大雅,可怕的是,所有人都这样想的话,我们就应该把它当成一回事了!
螳臂还有勇气挡车,蚍蜉还会挑战撼树,我们人生天地间,是吸收了日月之精华,得造物主之眷顾的,也都不是凑人数的,出来吆喝两声又何妨?
一声不响,两声不响,千千万万声,一起喊出来时,那必然是响彻云霄的!
还有,广大的热爱诗词的朋友们,大家已经开始写了,开弓没有回头剑,我们应该写出点什么名堂才是正事!
所以我希望圈中朋友也多立足现实,歌当代之歌,咏当代之咏,贬当代之贬!更要文以载道,更歌以咏志!不要言之无物,故弄玄虚!
所以在这里,强烈建议大家读读白居易他们的诗作,感受他们在新乐府运动里所书写的精彩。
白居易杜甫李白诗集诗选诗歌合集诗仙诗圣诗魔京东好评率99%无理由退换¥59.9购买如何让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如何让诗词在当今焕发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,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。
希望大家与我一道,把我们的#中国文化交流圈#好好的经营下去,让它成为一个新时代诗词文化的聚集地,让它成为新的文化改革的前沿哨所,并能成为新的文化盛世,“一朵忽先变,百花皆后香”里的,先变的那一朵!